形态描述
翅展雄46—56mm、雌52—64mm。白色,雄蛾触角锯齿形,下唇须红色、顶端黑色,触角黑色,头、颈、颈板边缘及肩角条带红色,翅基片通常具黑点,前足基节和腿节上方红色,基节上具黑斑,前足和中足胫节具黑条带,跗节具黑带,腹部背面除基部及肛毛簇外橙黄色,腹面白色,背面具黑色横带,侧面具黑色纵带、亚侧面有一列黑点;前翅前缘具有红带,中室上角通常具黑点;后翅横脉纹通常为新月形纹,亚端点1—4个或缺如。
幼虫黑色或赭褐色,侧毛簇红褐色,侧面具一列红点,背面、亚背面及气门下线处具一列黑点,气门红色,刚毛红褐色和黑色。幼虫多食性,啃食农作物的叶、花、果实。为害盛期正是各种农作物开花结实期,对农作物产量影响很大,被害严重者减产二、三成。在河北省一年发生1代,以蛹越冬,翌年5、6月间开始羽化,雌蛾产卵成块。幼虫孵化后群集为害,三龄后扩散为害。
寄主植物:玉米,大豆,谷子,棉花,芝麻,高粱,向日葵,绿豆,紫穗槐等109种植物,分隶于26科,包括26种作物,16种树木,67种杂草。
幼虫黑色或赭褐色,侧毛簇红褐色,侧面具一列红点,背面、亚背面及气门下线处具一列黑点,气门红色,刚毛红褐色和黑色。幼虫多食性,啃食农作物的叶、花、果实。为害盛期正是各种农作物开花结实期,对农作物产量影响很大,被害严重者减产二、三成。在河北省一年发生1代,以蛹越冬,翌年5、6月间开始羽化,雌蛾产卵成块。幼虫孵化后群集为害,三龄后扩散为害。
寄主植物:玉米,大豆,谷子,棉花,芝麻,高粱,向日葵,绿豆,紫穗槐等109种植物,分隶于26科,包括26种作物,16种树木,67种杂草。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分布: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、台湾